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子风采>>阅读文章

坚实脚步打基础,粮农再递橄榄枝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1日    阅读次数:2894

王威巍,本科毕业于我校,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现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三学生。对水产品、计量经济非常感兴趣的他,读研期间跟随导师孙琛,主要研究水产品价格,包括中国国内水产品的价格波动状况、不同市场间水产品价格影响机制等。今年上半年,在学校的推荐和资助下,到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担任实习生,目前以优异的表现被留任。

打下基础:在导师启发下确立研究方向

王威巍在读研期间最感谢的人是他的导师孙琛。孙老师在如何做人、做事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与指导。令威巍印象最深刻的是:“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统筹性的思路,分三步走: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在威巍眼里,这九字箴言,虽然简单,却是一套非常完整的指导体制,最原始的方法往往能够适用最多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在导师启发和指导下,他的学习、研究及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他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在做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也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他目前的研究方向。

在外出实践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的时候,王威巍和他的伙伴们会遇到很多不愿意接受调查的市民。与其干着急或者原地等待,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制定了各种小策略,以达到期望的调查效果。记得有一次,在世纪公园进行问卷调查。王威巍首先做的不是拿着问卷径直走向人群,而是观察。他们发现很多人都是坐着在野餐或者家长带着小孩搭帐篷玩,而在草坪上野餐的人往往缺垃圾袋。于是,他们就买了垃圾袋,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王威巍很有感触,在不同的地方和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并且,问卷的问题也要斟酌再三,比如当调查者手头已有产量数据,那么在问卷调查时只要问价格数据,尔后将两者结合就能得到总体收入,这样便能节约时间、高效完成任务。

研究生期间,他跟随导师孙琛参加过多次大型会议。王威巍说,参与大型会议一方面开阔了视野,也让他了解到多方面的渠道及信息,感受到与会人员的专业与博学。其中,他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不同的角色,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从农业部的角度来说,要通过收集大量信息和调查,考虑指导行业生产的整体方针和未来政策的调整;从各个省市水产局局长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本省的养殖或捕捞品种,增加竞争力;而从学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更注重具体量化评估事件发生之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而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多做多看:从六级370分到英语水平拔尖

王威巍并不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个凭借天赋获得成绩的人,他讲述了这样一段英语学习的经历。凭借不错的英语基础,他以499的分数轻松拿下四级。那时候,他觉得六级应该也是一样的,于是继续裸考,分数出来的时候,他彻底傻眼,370分!

这件事发生在大二,对王威巍触动很大。那一年的整个暑假,他没有回家,一直在学校看书,从早到晚。整天,他都在背英语单词、背六级词汇。背完这些之后他感觉不错,就找了本雅思开始看,发现又多认识了一些单词。于是,他迷上了接触新词汇的感觉,背完雅思背托福,背完托福背GRE,一个暑假,他背了好几本英语词汇。再考六级,他拿到了580分。

这之后,他觉得自己还要再去做些什么,就看了口译材料。他跳过中级,他直接考高级口译。第一次,笔试没过。他再考。第二次,笔试过关。之后,还有一个面试。面试时,两个考官坐在对面,拿一个录音机播放考题。王威巍很清楚地记得,那考题让人措手不及。他的题目是“中国有很多古典的菜肴,有红烧肉、酱爆茄子、油焖大虾。”需要现场立刻进行翻译。王威巍当时就懵了。考试结果可想而知。他和往常一样没有气馁,积累足够的经验,第二次再去,终于通过。这之后,读书成了王威巍的一种习惯,走到哪里,就读到哪里,有几次,地铁坐过站,再坐回去。

说到学习方法,王威巍反复说了两个字:效率。他说,技巧是在读书读到一定阶段,才会寻找到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肯下功夫是学好知识的基础,当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相互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技巧。主动一些,多做、多看、多了解了之后,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得到的信息就会更多。“生活的可能性有很多,不要太过局限。”对于海大的后辈,王威巍强调,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这样就算日复一日地辛苦学习、工作,心理上也不会感觉很苦。

新的起点: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结缘  

有一次,学院请来一位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知名教授做关于运筹学的讲座。读研期间主要做水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研究的王威巍充当起了他的贴身翻译。教授在校期间,他基本是形影不离,不仅做生活上的翻译、解释工作,有时课堂上语言无法对接的问题,他也尽力做出实时的翻译。

这件事情之后,那位外国教授与孙琛老师联名推荐王威巍去总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实习。今年上半年,王威巍前往罗马。他坦言,实习的前期非常艰苦。原本认为英语还算可以,但真正到了国外,与世界各国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还是会发现自己在语言上有所欠缺。而且,粮农组织里有很多来自剑桥、普林斯顿等世界名校的“牛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博士或博士后,身处这样的环境,也让王威巍倍感压力。

刚开始,几乎什么都不懂的他,与同事、前辈、老师的交流遇到不少障碍,许多人很难理解为何他们眼中一项简单的事情,王威巍却难以做到。如今回想起来,王威巍如此自嘲:当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感到身心疲倦,体会到了“智商被碾压”的感觉。当时的艰辛不仅仅在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还有背景知识和思维方法。王威巍发现,背景知识的缺乏,让他和他在粮农的导师之间的沟通出现困难,同时,他身边人的逻辑也比自己清晰太多,做事效率非常高。山大的压力并没有让他放弃。他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那期间,他几乎天天加班熬夜,却斗志昂扬、干劲十足。慢慢地,王威巍开始适应,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6个月的实习,王威巍主要负责开发一个基于excel的数据库。开发之前已有一个大致方向,但两者的数据内容并不一样,需要非常多的改变和调整。到了后期,为了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与大数据的清理,他自学了另外的编程语言VBA与R语言以及STATA。数据库开发进展到第四个月的时候,导师给王威巍安排了一场面对整个粮农渔业部门的演讲,获得了粮农组织统计部和渔业统计部的认可。

实习结束时,鉴于王威巍的优秀表现,以及他平时对数据分析的敏感性,粮农渔业市场处将他从水产养殖处挖角续聘。如今,获得粮农工作邀约的王威巍正在罗马进行着他在粮农的第二段职业生涯,我们也期待着,他在那里取得更多的赞誉和成绩。

王威巍所获奖项一览

本科期间:

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

上海海洋大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

上海海洋大学优秀学生3次

上海海洋大学优秀团员2次

上海海洋大学自强将3次

上海海洋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上海海洋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全国商科技能大赛上海海洋大学一等奖

全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上海海洋大学铜奖

硕士期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上海市三等奖

上海海洋大学“三好学生”

上海海洋大学优秀团员


上一篇      下一篇